北武夷山下,络绎不绝的游客让当地民宿产业人均年增收1.8万元;千年古镇石塘,古建筑群和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完美融合,让当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100万元;铅山县城河口,“夜经济”旅游品牌“清补凉之夏”,仅今年就带动就业1000余人,人均增收上万元……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不断放大资源优势,推进茶、文、旅、康“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瞄准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旅游消费群体,多措并举持续打响“走遍千山 还是铅山”旅游品牌,做旺了旅游经济,大力促进富民强县、乡村振兴,先后获评“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名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茶叶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美丽颜值转化经济价值
铅山县山清水秀、生态优美、风光秀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水相接、林荫覆盖,气候湿润、环境温和,生物种类丰富多样,现有森林面积24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25%,是“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生态农业县。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该县在丰富“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大力发展民宿、文创、休闲农业等业态,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铅山湖坊镇和紫溪乡每年都举办芋头节,不但让铅山红芽芋成了响当当的农产品品牌,还让铅山红芽芋形成了一条从种植到采收再到深加工的产业链,带动了全县2.5万人就业,户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太源畲族乡蟠桃节上,除了蟠桃供不应求,当地畲民种植的畲菇、蜂蜜、茶叶也一同受到“追捧”。
与此同时,铅山县还探索出一条“生态绿+武夷河红茶”的“两山”转化新路径,通过“政府引导、茶企带动、合作社经营、茶农入股”的经营模式,做大做强茶产业,打造茶旅一体化乡村旅游,实现茶农、茶企、茶产业抱团发展。铅山县河红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罗建军说,截至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铅山县范围内建设生态茶园面积6.8万亩,年产河红茶2730吨,产值达9.3亿元,带动当地茶农人均年增收1.8万元。
“近几年我们投资了1300多平方米的河红茶精深加工车间,购买了4条智能化生产线,通过项目实施新增鲜叶40多万斤,直接带动农户400多户,其中脱贫户30余人,实现每人年增收3000多元。”铅山县绿和有机资源开发公司经理江平说。
大山里的生态乡村游也异常火爆。在政府积极引导下,武夷山镇、篁碧、太源、天柱山等山区乡村,依托世界双遗产地、国家公园的金字招牌,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将“美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目前,仅武夷山镇民宿、农家乐就达130余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全年综合收入超过2000万元。
以文塑旅推进融合发展
铅山是南唐古邑,县城河口镇是万里茶道第一镇,更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天下四大书院之鹅湖书院、中华灵宝第一山之葛仙山、国家非遗之连四纸制作技艺、辛弃疾晚年寓居地……铅山境内人文荟萃,民俗风情、秀美乡村、美食美景琳琅满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我们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铅山县委副书记徐彦峰介绍,铅山大力实施以“文旅融合”为引领的“旅游+”战略,坚持“以城市旅游为核心、以重点景区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基础”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规划了“红色旅游”“非遗探源”“研学旅游”“休闲民俗”4条旅游线路,全力推动“旅游+”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
花鼓灯、乌饭节、蟠桃节、红茶节等各种节日庆典旅游一个比一个火爆;“辛弃疾文化活动周”“蒋士铨文学奖”“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等文化主题活动,以文促旅,相得益彰。如今,在铅山已经形成了“季季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文旅节会体系。
今年5月20日,由铅山县河红茶产业发展中心申报的“铅山县生态茶乡・环武夷山国家公园茶研学之旅”获得2023年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推介。
近年来,铅山县结合“江西铅山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品牌效应,把茶文化融入旅游,“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结合”打造乡村生态茶园旅游、茶旅特色小镇,围绕“茶风情、茶文化、茶养生、茶景观”四大主题,把茶文化融入特色旅游体系,探索并挖掘打造“铅山河红茶”核心文化。以河红茶产业为基础、河红茶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正在逐步发展和形成。
持续培育塑造旅游品牌
11月1日,铅山县在杭州举行“2023年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铅山茶文旅推介会・杭州专场”活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现场签约项目14个,涉及文化投资、旅游合作、红茶销售等领域,合同资金达39.2亿元。
为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铅山县全力培育塑造旅游品牌,大力推进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着力打造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并精准开展旅游宣传营销,综合运用线上推介、事件营销、目标市场推介等方式,持续打响文旅品牌。
夜幕降临,江西铅山县葛仙村度假区内华灯初上,实景演艺、文化体验、美食餐饮等多种业态一应俱全,游客身着汉服漫步青石小巷,在灯火阑珊中感受乡村迷人夜色。
葛仙村度假区营销总监马增告诉记者,景区以东汉末年葛玄在此修行的故事为线索,将中国传统美学贯穿其中,按照“山上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山下养生度假、休闲娱乐”的旅游发展思路,打造一个“仙气”十足的世外桃源。
“景区通过品牌打造,拉长旅游服务链条,全方位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让我们有更加充分的理由‘留下来’。”来自南昌红谷滩区的游客曲倩影说。
如今,“来葛仙村过几天神仙日子”已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葛仙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西夜游文化旅游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品牌响、价值高,葛仙村夜游品牌持续引爆铅山全域旅游。
铅山县副县长王城辉说,铅山县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统领,先后编制《铅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铅山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葛仙村度假区总体规划》《河口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文件,构建了从全域到局域再到项目的规划体系。同时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县重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运营一批”的思路,全力推进葛仙村二期(葛仙湖)项目、武夷岭文旅度假项目、河口明清古镇项目、文和里美食不夜城项目、环武夷山国家公园康养度假项目、鹅湖书院改造提升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竞争力。
走一走明清古街,品一品武夷河红,尝一尝铅山小吃,听一听千古一辩,看一看国家公园,过几天“神仙日子”……当前,铅山旅游业正在不断丰富体验度、增强参与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县接待游客118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3.58亿元。
铅山县委书记危岩说,目前,铅山县正瞄准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的旅游消费群体,紧盯旅游消费需求,打造全域、全景、全时的丰富业态,形成城市、景区、乡村共融共生的“全景铅山”,推动从铅山“景点游”向“全域游”及“旺季游”向“全季游”转变,持续打响“走遍千山 还是铅山”旅游品牌,加快打造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群众最喜爱的生态和文化旅游目的地。(经济日报记者 赖永峰 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