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盘点!银行业这十件大事,我们一同走过……

即将过去的2023年,全球形势波谲云诡,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复苏步伐缓慢。金融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让人们直呼“见证历史”的大事。

这一年,欧美银行业接连爆雷,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等多家银行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暴露了欧美央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金融体系愈发脆弱。

这一年,房地产市场在“小阳春”再度陷入颓靡后迎来了下半年楼市松绑政策的“多箭齐发”,但人们也深知想要修复购房者的信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这一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并特别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这一年,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哪些令人记忆深刻的大事,让我们一同回顾……

01

金融监管总局挂牌,银保监会告别历史舞台

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揭牌。按照《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金融监管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被划入总局。此外,本轮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措施还包括:设立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等。

2023年终盘点!银行业这十件大事,我们一同走过……

在原银保监会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理顺了金融监管体系,压实各方责任,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形成监管合力,提升监管有效性,增强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02

央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在总量政策上,分别于3月、9月实施两次降准共计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1万亿元;两次降低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带动1年期、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降20个、10个基点;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展望202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仅关注短期经济增长,而且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

03

应对楼市下行压力,房地产金融政策全面松绑

8月底,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连续出台多项房地产金融优化调整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将首套住房“认房不认贷”纳入政策工具箱;二是下调首套、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至20%和30%;三是降低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也下调了首套、二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下限。

除了上述需求端调控措施,在供给端、房企融资端,金融政策也在全面松绑,监管层反复强调要求金融机构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明年房地产能否企稳对稳定宏观经济大局尤为重要,预计相关政策将会持续向房地产行业输血。

04

居民存量住房贷款利率降低,1.5亿人受益

社会各界呼吁已久的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终于在今年9月正式落地。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已有超过2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下调,惠及约5000万户、1.5亿人,利率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合计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亿元,户均每年减少3200元。

在此之前,借款人通过“提前还贷”的方式已经与银行博弈了一年之久。存量住房贷款利率的下调有效地帮助借款人节约利息支出,居民的房贷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是惠民生、促消费、稳经济的重要举措。当然对于银行来说,这也意味着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新政落地后,不少银行表示“提前还贷潮”也已逐步回落至正常。

05

净息差收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迎三轮下调

12月22日起,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大行开始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这是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启动的第三轮存款降息。本轮降息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1.45%,二年期下调至1.65%,三年期和五年期分别降至1.95%和2.00%。

近年来LPR下行、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存量房贷利率调降等均导致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202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较去年同期的1.94%下降0.21个百分点。为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和利润合理增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性,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来压降负债成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预计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下,未来银行仍将可能在负债端压降成本,存款利率继续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06

商业银行资本新规出台,中国版巴塞尔协议III落地

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资本办法》构建了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按照银行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划分为三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其中,规模较大或跨境业务较多的银行,划为第一档,对标资本监管国际规则;规模较小、跨境业务较少的银行纳入第二档,实施相对简化的监管规则;第三档主要是规模更小且无跨境业务的银行,进一步简化资本计量要求,引导其聚焦县域和小微金融服务。

《资本办法》构建的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使得资本监管与银行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有助于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资本办法》既立足于我国银行业实际,又对接巴塞尔国际监管标准,其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精细化程度,发挥资本要求对银行资源配置的导向性作用,引导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07

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股份,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心剂”

10月11日晚间,A股迎来重磅消息。四大行集体发布关于控股股东中央汇金增持其股份的公告。本次增持后,中央汇金对四大行的持股比例均提高了0.01个百分点。若按照当日四大行A股的收盘价格计算,汇金公司共斥资超4.77亿元。中央汇金表示,拟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四大行股份。

这是中央汇金时隔八年再度增持四大行股份。中央汇金作为“国家队”增持四大行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历史上“国家队”增持是市场构筑中期底部的标志性事件,中央汇金本次增持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心剂”。

08

普惠金融十周年,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从2013年首次被正式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普惠金融发展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年历程。202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未来五年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

十年来银行业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贷款增速的水平,保持在20%以上。未来五年,银行业要结合广大普惠群体的实际需要,围绕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等重点领域,通过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在以普惠金融促进包容性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之路上彰显银行业责任担当。

09

25条措施出台,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

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八部门于11月27日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从信贷、债券、股票融资等方面提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25条措施。其中提到“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增加对初创期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投入”等表述,均是较大的创新,并首次提出“优化融资配套政策,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

支持包括普惠小微在内的民营经济融资一直是银行业发力的重点。在新政引导下,预计银行将不断提高和优化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权重,金融产品将有更多创新,针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做好服务,形成金融与民营经济之间的正向反馈。

10

坚持“一省一策”,农信社改革化险按下“加速键”

继去年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宣布成立后,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2023年农信社改革按下了“加速键”。2023年9月,辽宁农村商业银行正式开业,这是我国首例以全省统一法人模式组建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10月9日,河南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股东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11月17日,山西农村商业联合银行挂牌成立,在全国首家采取农信社股权“上参下”模式改革。另外,包括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改革重组情况屡见不鲜,从设立方式来看,有的采用吸收合并方式,有的则使用新设合并方式。

受历史性、周期性、体制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农信体系积累了一些问题和风险仍待解决。预计在“一省一策”原则下,一体推进深化改革和化解风险,破解制约农信社稳健发展的体制机制困境,是接下来农信社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这也将促进其坚持支农支小定位、实现稳健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银行的经营业绩开始承压。上市银行中,今年三季度,国有大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营收普遍为负增长,其背后是净息差收窄压力难解。2024年,银行业仍然要在净息差收窄的“烦恼”困扰之下继续前行。实体与金融共生共荣,服务实体经济仍然是银行业的头号任务;化解房地产、地方债风险等未尽之事,依然是银行业的重点工作;“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也期待着银行业以实际行动和创新举措书写出新的时代答卷。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