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内黄县:扛稳“粮袋子” 鼓起“钱袋子”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农业集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加快粮食新品种引进推广等一系列措施,为推广机械化、标准化耕作模式筑牢坚实基础,实现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1月10日,走进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二安镇一处粮食收购点,过秤、卸粮、入仓……一片忙碌景象。二安镇魏湾村的魏一兵正好满载着一车玉米前来卖粮。

河南安阳内黄县:扛稳“粮袋子” 鼓起“钱袋子”

  魏一兵是当地的种粮能手,曾在外地托管过1万多亩的粮食种植,2022年回到家乡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开始种粮。种粮收益好不好,魏一兵算了一笔账:“去年秋天我采用的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式,玉米亩产1200多斤,大豆亩产300多斤。仅秋粮这一季,每亩收入能达3000元。”

  魏一兵的农业合作社有30多户社员,在他的指导下,供种、灭茬、造墒、播种、喷药、收获“六统一”,既方便了种植模式推广,又提高了种植效益和科技化管理水平。“近两年二安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很快,这也是我选择回乡种田的原因,农田经过改造,能够充分发挥农业大型机械作用,种田很方便。”魏一兵说。

  近年来,内黄县以科学规划、精细布局为根本,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浇灌排水、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健全和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建成了一批节水高效、集中连片、稳产高产、宜机作业、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全县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面积达到69.22万亩。目前开工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计划建设面积5.9万亩,计划总投资8850万元。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为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坚实保障,水、路、电更为便捷,也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为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筑牢‘耕’基。”内黄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东表示。

  走进内黄县后河镇余庄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一条条田间道路宽阔笔直,一根根电线杆沿着田地整齐排列,一排排灌溉设施高效便捷。

  后河镇积极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以余庄村为试点,实践“小田并大田”,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

  村民史贵成今年50多岁,儿子儿媳都出去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我们家5口人,原来有13块地,最小的一块才几分,大型机械进不去,现在好了,家里的20多亩地换成了两块大田,‘水电路’很方便,你看,手机操作就能浇水。”史贵成说。

  余庄村党支部书记史秋文算了一笔账,原来地块零碎不平整,收割玉米一亩要60多元,现在并成大田后,一亩地收割费用仅需50元,灌溉设施改进后节水又节肥,仅种植投入就比原来节省了20%。

  在东庄镇李流村,村内村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留守村内村民大多年龄偏大,种地力不从心。特别是村内零星的沙荒地多数荒废。李流村两委班子发动群众以地入股的方式,与种植大户合作,成功将村内400多亩土地进行流转、整治。

  “这些沙荒地机耕路、水利设施配套不齐全,我们流转出去后,由承包户投入,新建了道路和半自动喷灌设施,规模化种植无公害小麦、花生,零星的地块连片成方,如今是荒地变良田。”李流村党支部书记李亚飞介绍道。

  在内黄县石盘乡牛林村高产实验田内,一场降温过后,内黄县农技人员正在查看小麦长势。“30多亩高产实验田选育了16个品种,立冬前适时晚播,通过良种良法配套,选出适合在内黄种植的小麦良种。”内黄县农技指导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武贵周表示。

  良种是保障粮食增产的核心技术,内黄县把粮食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品种更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引进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综合性状好的小麦、玉米新品种100多个,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百农307、禾麦32、粒隆969、丰乐520等综合性能好的优质品种20多个,成为当地粮食生产的当家品种,全县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内黄县还实施“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组织100名农业技术人员,分包全县532个行政村,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点。

  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新品种引进推广,开展科技服务,落实惠农政策……这一系列措施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