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港股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港股获公募大举增持,涉及电信服务、可选消费、医疗保健、房地产、信息技术等行业,腾讯控股、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美团-W、快手-W等为陆港通基金重仓股。
多位基金经理表示,预计2024年港股市场有较大概率先抑后扬,关注生物医药、电子半导体、互联网平台等相关投资机会。
港股基金大举加仓这些股
Wind数据显示,在6300多只陆港通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下同)中含“港”字的主动权益基金有超470只,这些都是“高纯度”以港股为投资方向的基金。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这些基金的港股平均仓位为85.08%,较去年三季度末微降1.62个百分点,其中港股持仓在90%以上占比达45%。
2023年四季度港股市场震荡下行,从行业表现来看,2023年四季度港股市场中农林牧渔、电子、机械等行业涨幅居前,而消费者服务、新能源、建材等行业表现落后。风格上,价值持续跑赢成长。
与此同时,不少知名基金经理在保持高仓位的情况下,在四季度仍不同程度加大了对港股的投资力度。比如,丘栋荣管理的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港股仓位由去年三季度末的99.31%提升至四季度末的99.48%;崔宸龙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智慧,港股仓位由去年三季度末的86.93%提升至四季度末的92.63%;王贵重等人管理的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A,港股仓位由去年三季度末的89.90%提升至四季度末的89.91%;罗佳明管理的中欧丰泰港股通A,港股仓位由去年三季度末的88.91%提升至四季度末的94%。
按照持有市值统计,截至四季报,被陆港通基金重仓的前十大港股分别为腾讯控股、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美团-W、快手-W、信达生物、中芯国际、药明生物、小米集团-W、理想汽车-W,涵盖信息技术、能源、电信服务、可选消费、医疗保健等领域。其中,中芯国际、理想汽车-W获增持。
按照持股变动情况排序,加仓幅度最大的前十只港股为中国铁塔、波司登、绿叶制药、中国海外宏洋集团、石药集团、金蝶国际、联想集团、美图公司、中国生物制药、美东汽车,涵盖电信服务、可选消费、医疗保健、房地产、信息技术等行业。
对港股市场长期乐观
关注生物医药、半导体、互联网平台等
对于后市,嘉实港股互联网产业核心资产混合基金经理王贵重表示,展望 2024 年,经历业绩复苏和杀估值,港股互联网板块性价比持续提升。对港股的长期乐观看法没有改变。随着一些负面因素的反转,港股将回归长期健康的发展趋势上来。
“和去年初相比,投资者预期降低、国内经济预期维持经济复苏,这将持续催化港股长期稳定发展。港股的新经济企业将在未来加速增多,新经济占到指数的占比在快速提升,而这个创新型企业逐步增多的股票池能够为我们挑选其中优质标的带来更多的机会。我们将持续以自下而上的方法投资于这个市场中的优质企业。”王贵重谈道。
中欧港股通精选一年持有混合基金经理罗佳明表示,展望未来,我们可能站在了中国经济逐步回升,以及迎来美元利率向下的双重拐点的时刻。 因此权益市场在2024年或迎来“否极泰来”的好机遇。
“看好几个方面:第一是上游资源品,主要基于供给侧受限的确定性,以及全球工业化和中国经济复苏带来需求上行。第二方面为中国企业出海创收的投资机会。最后,科技创新依然是穿越经济周期的根本动力,我们关注生物医药、电子半导体,以及互联网平台带来的机会。”罗佳明谈道。
汇丰晋信港股通双核混合基金经理付倍佳表示,预计2024年港股市场有较大概率先抑后扬,全年核心矛盾为盈利增长,流动性有望于年中迎来实质性改善。随着利率端有望在2024年确立下行趋势,港股流动性压制预计缓解,港股有望开启盈利与估值修复的双击行情。
“主要关注三条投资主线:一是关注盈利增长超预期的机会,相对看好互联网、部分消费服务、电子的投资机会。二是关注美债利率下行的机会,相对看好有色金属、创新药的投资机会。三是关注高股息资产的机会,相对看好能源、通信的投资机会。”付倍佳谈道。
国投瑞银港股通价值发现混合基金经理刘扬表示,恒生指数经历了接近四年的连续下跌,当前港股市场处于货币政策环境逐步由紧转松、悲观情绪释放较多以及估值偏底部的区间,短期内不断累积的积极因素有望逐步改善投资者预期,市场存在估值修复空间。长期仍会坚持自下而上择股,继续聚焦受益于中国结构性增长和经济转型,尤其是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战略性行业,发掘受益于中国增长和改革的行业龙头,关注具有竞争优势的高质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