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福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提速新兴产业发展,不断以新质生产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心无旁骛做实业
走进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申远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钢塔高耸、管廊密布,园区里却鲜见工人身影。“我们通过自主研发的信息化控制系统和实时监测平台,实现了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管理。”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申远产业园管理公司总经理陈曦说。
1984年,恒申集团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现已成为集化工、化纤及新材料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进入2023中国企业500强。
“我们一心一意搞实业,努力打造百年企业。”陈曦说,依托一体化产业园公共配套资源,恒申持续做强半导体原材料、锂电池新能源原材料、高端工程塑料、纺织服装新材料等产业链项目,不断提升竞争力。
“福建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4%,排名全国前列,形成了4个万亿级产业,实体经济在省内发挥了‘挑大梁’作用。”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施惠财介绍说。
2023年以来,福建省健全完善省级工业稳增长协调工作机制,集中资源要素支持工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促进当前全省工业稳定增长3条”“合力抓工业全力稳增长10条”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增产增效。同时,支持企业开展上下游产能对接、产品互采、协作配套。截至目前,全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已入驻企业超2.4万家,促成线上线下对接500多单,达成意向金额约190亿元。
传统产业新意多
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福建分行业制定了纺织鞋服、建材、食品、冶金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路径,推广生产管控、精益排产、智能物流等应用场景实践,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安踏集团于2020年开启数字化转型,如今已实现全品类、全流程的贯通式生产方式。在安踏同安智能工厂,服装剪裁、制作、吊挂、分拣、整箱等流程全面实现智能化,一件衣服的制造周期缩短至3个小时。
数字化、智能化也在推动企业进一步转变管理和组织方式。“在自动托盘立体仓库里,货品借助自动化托盘进行搬运、存储,通过标签感应设备实现秒级自动清点。”据安踏集团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毕明伟介绍,仓库还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可自动分拣、发货,打通了“工厂―仓库―运输―门店”的全链路物流信息。
位于晋江的华宇织造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几百台经编设备飞快运转,雪白纱线转眼间变成布匹运出。经编设备上方十多个摄像头,实时监控生产流程。
通过智能找布系统,客户在3万多种面料款式中一秒就能找到需要的产品……华宇铮蓥集团执行总裁苏成喻表示,自数字化生产实施以来,华宇产品研制周期从平均30天缩减到15天,产品不良率从25%降到5%,设备能耗降低了23%。
数智赋能,不仅实现企业生产、运输后端的飞跃,也带动产品设计、研发前端的变革。
在莆田市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识足鸟”测量仪可在15秒内获取54项足部数据,生成适合消费者的鞋型,在线选择颜色、图案后,鞋子能在2小时内极速“智造”。公司董事长陈文彪介绍说,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式,使产品品牌服务附加值提升40%,而企业人力、物力成本则分别降低70%、20%。
锚定智能制造,福建已培育5个国家级、3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301个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居全国前列。
新兴产业热潮涌
“L3级别的智能汽车,至少要安装20根天线。”福耀玻璃工程研究院院长郑明生说,5G天线玻璃可“隐藏”天线,同时可靠性、稳定性增强,信息传递速度最快能达到800兆/秒。
多年来,福耀集团每年在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超过营收的4%,形成了覆盖汽车玻璃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目前,福耀已实现关键技术100%自主可控,先后主持或参与编制46项国内外标准,成功解决了13项技术难题。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七大重点领域,福建还前瞻布局了量子信息、6G、基因与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目前,全省已有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企业3628家,建成4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万家。
依托宁德时代,宁德先后引进了80多家上下游企业,覆盖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以及电池回收等产业链,打通研发、制造、服务等环节,使龙头企业80%的采购可就近实现,打造出了全球知名的锂电新能源产业。
为将创新链建在产业链上,福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去年福建批复新建9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已达136家;推动7家企业新纳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序列,全省已初步形成梯次布局、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平台体系。
“我们在能源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器件、光电信息等领域培育建设7家省创新实验室,形成体系化布局。”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文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