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建言养老金融发展:优先对低收入群体个人养老金账户发放财政补贴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许爽 广州报道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养老领域作出重要部署,包括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大力发展养老金融;适应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一系列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就“推动养老金融发展”话题提交了多项建议。周燕芳表示,从养老金需求端来看,我国年轻人正陷入日益严峻的养老挑战,推动年轻人群积极配置个人养老金是当务之急;从养老服务供给端而言,我国养老服务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时期,但总体滞后的局面并未改变,应加强养老服务人员激励保障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康复医疗医保支付方式亦应得到优化,满足广大老年人生活福祉需要。

建议增加个人养老金应急提前取出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体系第一支柱独大且面临长期收支不平衡的问题,第二、三支柱的覆盖面和发展水平不足,居民的养老金积累有限。目前,个人养老金缴存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22%,而人均缴存金额仅约2000元,远远低于个人养老金账户1.2万元的缴存上限。

全国人大代表周燕芳建言养老金融发展:优先对低收入群体个人养老金账户发放财政补贴

预计到205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将突破5亿,占总人口比例高达38.8%,老年抚养比将达到53.2%,意味着每两个年轻人将需要承担起抚养一位老人的责任。

在周燕芳看来,在中国当前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推动年轻人群积极配置个人养老金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尤其是90后虽然在开户人数上占到整体的30%,但在参与配置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缴存和投资时均有所顾虑。” 周燕芳分析,年轻人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缺乏了解,长期养老储备意愿不强;个人养老金产品选择专业门槛高,个人养老金账户应急退出机制仍有欠缺,税收政策对年轻人的激励不足等。

周燕芳因此建议,优先对税收优惠激励不足的低收入群体,尤其是缴存期超过十五年的90后年轻群体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发放财政补贴,鼓励低收入年轻群体配置个人养老金、加强长期养老保障。

同时,调增个人养老金年度缴费金额上限至20000元,以加大EET模式下税收优惠力度,提高税收递延的激励效应,增加对中高收入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在保障资金安全和有效管控的前提下,建议增加个人养老金提前取出的条件,以满足参与人在发生重大变故及特殊场景下的应急资金需求。

此外,周燕芳还建议,加强个人养老金的宣传,推广养老金融知识;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个人养老金的选择门槛。

医疗发达地区可开展基于FRGs的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试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及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口数量逐年上升,中国康复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上升。针对康复医疗支付方式优化上,周燕芳今年亦带来了相关建议。

“由于未能建立较为合理的急性期康复、中长期康复的支付方式,导致部分康复患者被分解住院、频繁转院等问题,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现有支付政策下的康复医疗服务,普遍呈现‘三高两低’的局面,即患者费用负担高、致残率高、反复住院率高及报销水平低、获得感与满意度低。” 周燕芳表示,针对康复医疗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扩大康复医保支付范围,优化康复医疗支付模式。

周燕芳建议,进一步扩大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范围。对于部分地区还未实现基本康复治疗项目的医保基金支付,建议加快基本2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政策执行力度。同时,建议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逐步增加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

对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宁夏回族自治区),周燕芳则建议,围绕康复医疗医保支出比例较高的病种(脑卒中神经康复),由当地卫健委和医保局牵头,开展基于功能分类(FRGs)的康复医疗医保支付试点。

试点可围绕康复类疾病患者住院按功能分类付费,按康复医疗段别划分、康复功能分组、功能付费定额标准、付费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提炼在全国可借鉴推广的康复类疾病患者住院“功能分类”付费的试点经验,并同步建设以ICF为基础的功能评价体系,建立患者功能数据库和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形成实施流程规范。

针对社区居家场景的中长期康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周燕芳建议探索以功能评估为核心,根据功能状态(包括运动功能、感知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等)来进行支付。可参照在美国在中长期康复医疗领域相对成熟的PDPM(患者导向模型)基础上,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医疗环境的支付模式。

建议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在保障养老产品服务高质量供给上,周燕芳则提出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员激励保障的建议。

周燕芳表示,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时期,养老产业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滞后的局面并未改变,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地位低、工作负担重、收入待遇偏低、承担一定的照护风险等因素,导致养老服务人员长期工作压力和身心负担过重,影响着其服务品质、服务效率和积极性。

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大约4400万。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到600万名,但目前相关从业人员只有50万名。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开展的专项调查显示,2020年度养老护理员平均月工资收入约为4985元,而2019年上海技能人才月均收入10658元。

周燕芳建议,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立由政府资助的养老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例如,根据服务人员的服务专业度,服务时长、服务成效等贡献,为养老人员提供专项税收优惠条件、积分落户政策、住房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职业教育补贴、高等教育学费减免等实惠政策;对有特殊贡献的养老服务人员设立专项奖励计划等。

同时,对为养老服务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合规养老企业,可根据其缴纳员工社保的金额按比例减免企业所得税。

此外,针对目前我国“时间银行”机制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周燕芳建议,丰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对价形式,鼓励全社会各类人才积极参与为老服务,例如建议政府设立公共平台,将志愿者在养老机构提供为老服务的时间进行货币化,志愿者可在日常消费中广泛使用此类“虚拟货币”;贫困学生提供一定时长的为老服务即可减免学费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