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联通“氢能高速”,构建“氢能走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杜巧梅 北京报道

“通过提高能效、发展零碳和可再生能源,达到碳中和目标,这是中国在探索的一条路,而这条路是我们未来必须要走的。”

12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以“示范引领 氢动未来”为主题的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大会上表示,要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为契机,共同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核心技术创新,联通“氢能高速”,构建“氢能走廊”,形成具有综合性、规模化和影响力的标杆性氢能交通重大示范工程,探索氢能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事实上,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而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应用的先导领域,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和争先布局的新兴产业。

2020年,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并于2021年先后批复了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五个城市群,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作。

在示范政策支持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8197辆,仅次于韩国的3.4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累计建成加氢站417座,位居全球首位,相比2022年底增加63座。

在万钢看来,自五个城市群示范应用以来,带动了40多个城市累计销售燃料电池汽车17800多辆,实现了城市、物流、运输、工程多场景的应用,但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联通“氢能高速”,构建“氢能走廊”

“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的路径是打通了,但成本较高。其中碱性电解成本在12元-32元,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大概在19元-40元;其次,关键技术还需加速突破,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膜电极等基础产业还存在痛点;此外,整车的经济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方面还有一点差距。”万钢表示,“尤其是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耐久性将是最大的考验。”

不过,在万钢看来,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是运氢。

“怎样能够畅通氢能供给、怎样推动规模化、长距离的输运工程是各个示范城市、各个企业都已经注意到的问题。当前一些短距离的输氢管道开始建设,但这是‘毛细血管’,未来怎么集中起来形成互通互联的输氢管道,才能最终解决输氢的问题。”万钢表示,如果能够联通“氢能高速”、构建“氢能走廊”,将形成具有综合性、规模化和影响力的标杆性氢能交通重大示范工程。

第一,依托高速路网,加快建设加氢站,支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跨区域、规模化运营。当天,京津冀三地宣布将围绕京津冀高速区域氢能综合应用场景,打造绿色氢能应用示范“标杆”。

第二,构建氢能走廊,沿高速接通各地建设的“毛细血管”,建设输氢管道,最后连成跨区域的氢能走廊。

“现在不是新建一条路,而是将短距离的输氢管道逐步打造成长距离的氢能走廊,同时探索氢能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途径和模式。”万钢最后表示。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