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资源 为乡村振兴“增色赋能”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坚持党建引领,围绕自身资产资源及产业优势作文章,充分挖掘各方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政企携手,唤醒“沉睡资源”

用“活”资源 为乡村振兴“增色赋能”

  在贝子府镇的亦马吐村的大棚园区一改往日“沉睡”状态,“苏醒”热闹起来。近年来当地聚力特色产业破题发展,将棚区地块集中流转给率丰菌业,从而实现大棚资源有效用、大棚产业有发展、大棚务工有薪金。今年共盘活闲置食用菌大棚68栋,种植滑子菇40万棒,年收入150万余元,让闲置资源变成了真金白银,同时提供了大量用工岗位,让周围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为广大农户拓宽了增收渠道。小滑子菇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3年将闲置食用菌种植园区租赁给平泉市种植大户,盘活了大棚139栋,壮大村集体经济100万元。

  薯菜轮作,实现“一地双收”

  通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马铃薯加薯后复种高效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土地种植效益。大平房村张金俅家庭农场紧抓机遇,巧借土地做“加法”,种植两季蔬菜近千亩,在今年马铃薯市场向好的情况下,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两季收获的作物利润达350万元。据张金俅介绍说,蔬菜轮作的种植方式,既能稳定收入,又能延续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一年两产、一地双收”。

  多元发展,释放“集体红利”

  多点发力促发展,“抱团取暖” 共致富。通过探索跨村抱团发展的模式,在肉鸡标准化养殖的路上书写了一篇致富文章。在口琴、贝子府村建设肉鸡养殖小区两处,共建鸡舍12栋,项目建成后收益归西查干、五官营子等村所有,受益村共有12个,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大哈布齐拉村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党员创业致富的发展优势,党总支扶持党员领办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让大山深处谷飘香。“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农田连片种植,可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大哈布齐拉村书记刘宝范说道。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示范社作用,推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好土地流转文章,将传统的分散种植转变为集中连片种植,形成“种、管、收”一体化的模式,发展绿色谷子种植特色产业,实现种植户增收,企业增产。今年合作社共种植2200亩绿色谷子,年产量180万斤,增收54万元 。(叶剑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