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菜小馆到行业标杆,蛙来哒如何定义牛蛙品类新标准?

  近年来,牛蛙品类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成为餐饮行业的一匹黑马。而谈及这一品类的崛起,蛙来哒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从长沙街边的一家湘菜馆起步,到2015年凭借十二道口味的牛蛙蛙锅开创牛蛙美食新赛道,再到如今门店超500家、覆盖全国100多城的行业标杆,蛙来哒用15年时间完成了从“品类开创者”到“品类定义者”的华丽蜕变,其背后的战略逻辑与标准化实践,为餐饮行业提供了教科书级的范本。

  品类开创:单品破局,重构品类价值

  起初,牛蛙这一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在正餐市场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多以“夜宵”形式零散存在。2015年,蛙来哒创始人团队敏锐洞察到牛蛙这一细分品类的潜力,毅然砍掉其他菜品,聚焦牛蛙单品,首创平锅、泡锅双烹饪模式,将牛蛙从一道地方菜升级为具备全国化基因的品类符号。尤其“紫苏牛蛙”这一经典爆款产品,牛蛙的鲜嫩口感与紫苏的清新香气形成强记忆点,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一时间风靡全国。

  为了进一步强化牛蛙品类的市场教育,蛙来哒不断围绕“牛蛙”这一核心大单品打造产品矩阵。在口味研发上持续发力,除了经典的紫苏牛蛙,还推出了番茄芝士牛蛙、火焰爆辣牛蛙、臭豆腐牛蛙等多元口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味蕾需求。

  在食材搭配方面,精心挑选与牛蛙相得益彰的配菜,像软糯的土豆、爽脆的莴笋条、吸汁的金针菇等,丰富菜品层次。

  同时,根据用餐场景,蛙来哒不断融入特色小吃、烧烤、甜品、饮品等菜品,全方位覆盖食客用餐选择。通过这一丰富的产品矩阵,蛙来哒不仅牢牢抓住老顾客的心,还持续吸引新客尝鲜,让牛蛙美食文化在市场中不断深耕拓展。

  2023年,蛙来哒也凭借“紫苏牛蛙餐品中国首创者”、“2022年中国牛蛙餐饮连锁企业规模第一”、“2022年中国牛蛙餐饮行业蛙锅销量第一”等沙利文认证,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标杆地位。

  标准化体系:从0到500+门店的规模化密码

  连锁化扩张的基石是高度标准化的运营体系。蛙来哒的规模化之路始于2015年开放加盟。品牌打造了首个标准化门店模型,随后建立了“直营+加盟”的扩张模式,同时将总部迁至深圳,并迅速确立了以湖南长沙,广东深圳,广州等一线和省会城市为核心,向全国辐射。截至2025年,其门店已覆盖100多个城市,数量超500家,其中加盟店占比达90%。

  而这一耀眼的成绩也离不开其完善的标准化体系,覆盖食材采购、门店整体的管理制度、前厅后厨的详细分工、产品的标准化以及服务流程等环节,支撑品牌门店完成了从0到1再到N的裂变。

  供应链护城河:生态化养殖与三级检测机制

  规模化背后,供应链是蛙来哒的核心壁垒。早在2016年,品牌便深入上游,致力于推动牛蛙生态化养殖。为保障食材安全,蛙来哒率先在行业内构建了三级检测机制,涵盖捕捞前的塘头检测;入库后的二次检测;到店后巡回抽检,并且所有的检测均由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把关,严禁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这一机制不仅为消费者筑起安全防线,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上游养殖规范化。

  不仅如此,蛙来哒还自建生态养殖基地,推动“稻蛙共生”的绿色模式,这种模式下,牛蛙与水稻形成生态循环,水稻可以为牛蛙遮阳,而牛蛙则会捕捉水稻上的害虫,其粪便可以给水稻提供营养,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也提升了牛蛙和水稻的品质与健康。

  从湘菜小馆到行业标杆,蛙来哒的崛起印证了“聚焦品类+标准引领”的战略价值。当餐饮业进入精细化竞争时代,其构建的标准化体系、供应链护城河和规模化扩张,不仅定义了牛蛙品类的新标准,更以“头部担当”推动产业走向规范化与可持续。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